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心和基金会

透明才有公信力

 
 
 
 
 

日志

 
 
关于我

【心和公益基金会】 简称心和基金会,于2008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青少年和儿童享有优质的阅读和学习机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张冬青:安徽涡阳图书室走访随笔  

2011-07-01 21:55:57|  分类: 心平伙伴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心平按] 本文作者张冬青是微笑样板图书室项目的专职志愿者,样板图书室是心平基金会提供资助并与微笑图书室、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合作的公益项目。原帖:http://smilinglibrary.5d6d.com/thread-1711-1-1.html


走访时间:2011年4月12日-16日
走访人:小小  张冬青
走访学校:明星小学、复新学校、绍山小学(都是民办校)
*关于各走访学校的基本情况小小同学已有详细介绍,我就不罗嗦了,主要说个人感受。

明星小学
    严格地说,这是对明星小学样板图书室的第一次走访,以前虽然去过两回,但还是在它做样板点之前,上次去也是一年多前了,是刚建图书室的时候。之后对那里的了解都来自学校的老师(支教志愿者),语言的,图片的,知道那里发生的一些变化,图书室的,教师的,校园的……

校园的变化:
    看过照片,知道学校东侧的操场铺了砖块,不再像从前那样一片泥潭了。第一天到学校,看到接水、洗碗什么的还是在这边,但干净了些许。孩子们依然露天吃饭,喝凉水。操场西南角还是那个组合滑梯,更旧了,但依然是小孩子们的快乐天地。操场上还多了两个篮球架,乒乓球台子也添了俩。孩子们并不在乎新旧,在哪儿都玩得很开心!再说孩子们的玩耍并不依赖这些设施,跳皮筋、拍画片、猫捉老鼠或其他自创的各种玩法多得是。还多了两个大喇叭,做操的时候能播放音乐了。另外学校正在盖新房。

图书室和阅读:
    走进图书室,想起这间屋子的由来,本来这里没有房间的,是院子顶头两排房子之间的一块地方,后来校长找人又砌了一道墙,跟院墙一夹,装上门窗就成一个房间了!功能是图书室加办公室,另存放些物品。我有幸参与了图书室最初的打理(2009年11月),打扫房间,摆放书架、物品。这次来,图书室还是那个格局没变,感觉挺亲切的,自己的劳动还可见。不一样的是多了些岁月的痕迹,不像最初那么齐整了,书也变旧了。再就是又多了两个功能,音乐播放室和体育器材室。课间的时候,老师们在这里休息、聊天、批改作业,孩子们会过来借球玩,大课间时,老师用自己的MP4播放广播操音乐,中午可以借书,由学生小管理员负责,老师不用管。等学校新房子盖好了,图书室的环境该会有所改善。
    明星的图书数量不多,目前总共不到两千册,除了放在图书室里,也有些书放在教室里。图书里旧书占大半,有些太过老旧,一直没人看,新书孩子们也基本看遍了,需要补充新书了,这次计划给学校自主选书。另外,跟老师们达成共识,决定开展“毕业带走一本书”活动,毕业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由项目资助赠送给孩子。这个想法源于听老师们说去年毕业的孩子现在只有3个在中学里继续读书,成绩最好的那个学生也辍学了。希望一本书能多少给他们增加一点对学校对读书的美好痕迹。
    明星开设有阅读课,上法多种,有老师讲,有学生自己看,也有尝试学生来讲的。宝宝老师尝试过两人共读一本书,觉得这个方法不错,程度高的孩子可以给程度低的孩子讲,而且也确实没那么多合适的书分给每人一本(有的班级人数很多,七八十人,甚至过百)。

师资和教育教学:
    学校一直老师不够,而且流动性大,这次去发现以前的一些老师走了,又来了几个新老师。现在学校有9个老师(其中4个志愿者),8个班,近500名学生。老师们从早到晚都得在班里跟孩子们在一起,除了语文或数学,还要兼所有的副科,音乐、美术、体育、阅读……学前班老师还要教跳舞(现在学前班的老师是校长儿子,据说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23岁,已经当爸爸了)。听到黄豆老师用高亢的嗓音教孩子们唱歌,听来听去原来是《童年》,可调子怎么听都觉得不是那个调子哟……
    老师们说该教的课基本都教完了,都不知道上课该干什么了。一天八节课,得填满,可是又没时间去准备,因为不能离开教室,离开了没人替,孩子就得放羊了,即使有些想法也难以去实施。很矛盾!为什么一天排这么多课呢?为什么不能少上点课,早点放学呢?老师也能有更多时间备课。据说原因之一是家长们(主要是祖辈,父母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不希望放学,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多呆会儿。孩子们似乎也很愿意在学校里,并没有急着要走的表现。
    宝宝老师给孩子们上泥塑课,一部分泥好像还是当初汪老师带来的,还有一些是宝宝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孩子们很有天分呢!
    像所有学校一样,明星小学里也有一些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比如轻度智障、缺乏自理能力等,但因为学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去特别关照这样的孩子,加之家长不负责,所以有的孩子看起来脏兮兮可怜巴巴的。
    一直负责图书室的宝宝老师也是志愿者,今年暑假就服务期满了,将把图书室工作交给同样是志愿者的黄豆老师,黄老师还会在这里一年,另两位志愿者暑假也要离开了。所以,学校的师资目前是个大问题,校长正急着找老师呢!

组织户外活动:
    本来没想带孩子们做户外活动,但在小小的带动下,我们带孩子做了一些户外游戏。一年级的孩子比较难组织,尤其是人多的情况下,一个人真是很难搞定。但后来看宝宝老师带孩子出来上体育课,也挺从容挺有序的。更加佩服这里的老师们了!
    组织高年级容易一些。应六年级之邀,我们也跟这些大同学玩了两节课。先是读了两本书,然后到操场玩游戏。真没想到,一个“大风吹”他们就玩得不亦乐乎,下课也不停,玩个没完没了。开始还怕他们会想不出吹什么,但这个担心实在多余!小小还带他们玩了好几个游戏,也都是兴致勃勃……
    有一个男孩自始至终没有参加任何游戏,有同学在旁边打篮球他也不一起打,只是一个人在旁边看着我们。跟他聊了两句,发现他并不是那种特别内向孤僻的类型,他挺大方地说他不想参加,他喜欢自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的那种,不喜欢一起玩,觉着乱。嘿嘿,我对集体游戏也有同感呐。
    另外,有个现象,六年级玩那种要男女组合或有肢体接触的游戏时总出现障碍,他们不愿男女一起,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跟女孩子保持距离(这里六年级的孩子有十五六岁的)。对此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努力去打破它?个人觉得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如果这种现象比城市里显得更突出,也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慎用自己的既定标尺去衡量他们。

闲聊:
    对于这样一个学校,对于这里的老师和孩子,我们这样的来客,能去要求什么呢?好多东西都是从这里慢慢生长出来的,我们都还不了解,也无从理解,所以如何去评判?我们去那里主要就是为了了解,了解的方式,除了问问题,随意的聊天也是一种重要途径吧,即使自己不参与其中,听一听老师们的闲聊就能获得不少东西,在这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吐露的话语更鲜活更真实。当然我们了解这里的目的是能对这里产生影响,而且不想只影响表皮,所以得先放低自己,把自己融入其中;然后是时间,多久?不知道。

后续:
    “毕业带走一本书”活动,经过一番紧张的周折,终于在孩子毕业离校前完成了。

复新学校
    复新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一所志愿者创办的学校,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这是我第三次去复新学校,每次感觉都不同,这次尤其不同。 


学校的变化:
    第一次去复新是夏天,跟很多人一起去做志愿者教师培训,那时学生还不算少,又赶上大学生社团在那里社会实践,感觉挺兴旺的。第二次是初冬,周末,没见到学生,但去了很多人(还是志愿者教师培训),加上学校的老师,也挺热闹的。这次是春天,楼还是那个楼,操场还是那个操场,但只有14个学生(6-9年级)3个老师,可说处在最低谷,但并不显萧条。另外学校还有个幼儿班,是学校所有人自己办的。
    复新学校本来是样板点,之前就与微笑(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机构)有合作,早就建有图书室,书籍也不少,使用很充分。但因为学校的突然变故,样板点改到了明星小学。但现在图书室依然存在,书也没少,也一样在开放,而且有时课就在图书室里上。
    学校现在借鉴夏山学校的做法实行自由教育,是否上课都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在学校里自由自在,不受任何压制,与我曾见过的纪律严格管教严厉的时期完全不同。但这并不是说没有约束,学校也有一些条文、规定,甚至非常细节的规定,但都是师生共同制定表决通过的,不是老师单方制定的。不过执行度也是个问题。
    学校创设了一些个性活动,如每周一次的“复新吉尼斯认证”,有很多项目,如单脚盲站,定点射门等等,有的很好玩。这个活动比较受大家欢迎,参与度较高。但富贵觉得孩子们还是缺少创意,新的好玩的项目太少。
    学校的课堂也很自由,学生可随意进出教室,老师也会按照学生的意愿教一些个性的东西,比如QQ、博客什么的。不过总的看来,能坚持上各门课的只有两个学生,他们有考高中的想法,其他人基本都是在玩。
 

三位老师:
富贵
    去年学校发生变故后,富贵是唯一留下来的老师,自然也就成了校长。这次见到富贵老师,感觉他还和从前一样随和、淡定,说话不紧不慢;蓄了胡须,颇显老成沧桑,也确实沧桑了不少。曾了解到,他的理想是建立一所自由教育学校,现在他正在实践这个理想。跟富贵老师没有更深的交流,对于学校的未来,对于自己的未来,他究竟有何想法我也没有深入了解。这恐怕也不是用语言能了解清楚的。但我记得他说过,当孩子们长大后回顾起自己的这段经历,会感觉不一样的,虽然他们现在还很懵懂。
秦筝
    曾两度在复新学校做老师,现在又回来教课。秦老师比较内向,不大活泼,能趴在地上专心看半天蚂蚁。秦老师也很有文艺范儿,长长的头发扎在脑后,像个艺术家。他也确实多才多艺,会弹吉他还会吹箫,晚上天黑后,悠扬的琴声便从漆黑的教室里传出。在那里的两天,我都是伴着秦老师的琴声入睡的。秦老师还会打拳、耍双截棍。这些才艺,对应他明显残疾的身体,让人觉得他很神奇。对于复新的自由教育,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似乎觉得目前的状态有些过于散漫了,想往回拉一拉。
王文培
    一位上海来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儿子蛋蛋。这位妈妈特别温婉柔和,说话慢声细语,教英语。没有打探她的来历,只听她说曾经做很无聊的工作,跟老师不沾边。但她带着孩子从大上海来到这里,就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两个孩子:
    王老师的儿子蛋蛋,他真是我见过的最最可爱的男孩之一!他很会自娱自乐,虽然有时他会跟幼儿班的小孩子一起上上“课”,但更多时候是自己玩,很自由,很投入,一点不孤单。蛋蛋很平和,能跟大人很好地交流,不用人操心。他还很爱说话,一个人玩的时候常常自言自语,歌也唱得动听,虽然轻易不开口,还会画巨大的鲨鱼。最关键是他的小脑瓜,虽然只有五岁,但真的会思考。说到感兴趣的事情,他总会非常认真地去思索一番,懂了便点点头,不懂还会继续很认真地问你,直到懂了。他说刚来的时候,这里的同学跟他不好,他用了“仇恨”这个词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但后来就好了,没有“仇恨”,是朋友了。蛋蛋有个绝活,能在双杠上倒挂,而且显然他很喜欢这项运动,旁边的大人都快吓毛了,他却咯咯笑个不停,大孩子要去扶他,他很脆亮地拒绝,“没事儿,没事儿”。蛋蛋喜欢到水沟抓鱼,嘴里总是念叨这事。跟他聊回上海的问题,他说舍不得这里,不想回上海,上海不能抓鱼。当然,她跟妈妈是一定会离开这里的,或许就在不太久之后。
    庆庆是复新的一个学生,虽然学校只有14个学生,但他还是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生,很特别。关于他,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是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故意跟老师跟学校作对,有的却认为他不是故意,而是心智不成熟,不懂事。我还无法对这个孩子做出判断,只知道他大约十四五岁,曾经从复新退过学,转到别的学校,但后来又回复新了。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唯一的男孩,有两个姐姐,父母外出打工,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姐姐在照顾他。他很喜欢在校园里骑车,依然稚气的脸上带着些顽劣的神情。校会时也见识了他的不恭和执拗。

校会:
    很幸运参加了复新学校的校会,见识了学校自由随意的表象背后的一些并不简单的东西。
    校会每周五下午开,自愿参加(这也是师生讨论制定的规则),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出席了校会,只有四五个学生,有的还中途退出了,或中途来了又去的。老师们都参加了,自始至终。我作为访客按规定也有发言和表决权。
    校会首先是议题讨论,议题是会前提出的,老师学生都可以提议题,但这次的几个议题都是老师提的。讨论结果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提请当场表决,一是仅作为提议,由议题提出人自己选择。讨论的过程挺热烈的,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怎么发言,主要还是老师们在说,我也发言了。富贵说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议题未获通过,所以就不爱参加校会了。他也在思考如何吸引孩子能更关注校会,也试过一些法子。
    议题讨论之后是“法官会议”,由前次选出的“法官”(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学生,这次是秦筝老师)主持,主要内容是对本周违反校规的行为予以公告并处罚。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那么平静,其间出现了比较激烈的冲突,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庆庆同学。具体过程不赘述,但中间触及到了一些挺要紧的问题,富贵说,你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但你要考虑到他人,别人要对你的生命负责。说时表情略带凝重,语气依然平静。
    晚饭时,老师们又接着校会的事情谈了很久,直到天黑。

后续:
    学校6月初发来复新记事,说到学校正面临困难,希望大家帮助。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希望大家帮助复新学校度过难关。
复新学校网站:www.fuxin.org

绍山小学
    这也是一所民办校。复新学校的老师早就开始跟这个学校打交道,交流图书室的事情,校长也特别支持,很配合,基于此,虽然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图书室,我们还是给那里配了一批书过去,觉得他们能够很好地用起来。
    但就在书寄出后我们得知,校长被辞退了,现在负责人就是学校所有人的儿子。跟这个人有过一些沟通,感觉他对我们很不以为意,甚至跟我说之前那个校长干的事都不是什么好事!关于图书室,他的态度是“书到了再说。”但书寄到学校他没有任何反馈,我追问他才告知书收到了。他的心灵已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没有承接他人善意的空间。
    真为这些书感到惋惜!更为那里的孩子们惋惜!书就在那里,孩子就在那里,但我们无法相信这个人能够成为连接书与孩子的桥梁,所以我们只好让他先不要动那些书。
    这次去学校,看到书比较安好地存放着,稍稍放了点心。但我们跟校长的交流几乎演变成了被盘问的过程。总之,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已经做的以及将来能够做的都远不能满足他所想要的。对于这批书,他说学校正准备盖房,预计十月盖好,到时会有一间图书室。这个我们相信,但我们很怀疑他的动机,究竟是为了孩子看书?还是为了利益装门面?图书室建起来后会不会是个死库房?现在我们只希望他能建个活的图书室,哪怕只做最简单的开放。

  评论这张
 
阅读(130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