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心和基金会

透明才有公信力

 
 
 
 
 

日志

 
 
关于我

【心和公益基金会】 简称心和基金会,于2008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青少年和儿童享有优质的阅读和学习机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大城“小”爱 - 第8届亲近母语研习营优秀作业 [程爱莉]  

2014-10-31 00:01:28|  分类: 教师成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大城“小”爱

                  ——记成都“亲近母语”之行

河南省焦作市万方中学 程爱莉

成都的繁华和悠闲,我早有耳闻,这次的成都之行也果然验证了这样一句话——

“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离别的时候,回顾身处成都的五天时光,我发现——在这个大大的城市里,小小的我内心的酒杯里盛满了爱的琼浆,先喝醉了自己……

爱成都

因为提前一天到达成都,也因为活动中每天下午五点半就结束的贴心安排,我得以游览成都的几处景点。

且不说游览熊猫繁育基地时,第一次与或可爱或慵懒的国宝近距离接触的欣喜与快乐,也不说武侯祠与杜甫草堂的古朴凝重、幽深肃穆,单是小小的宽窄巷子就令我对成都爱恋不已:利用旧家什和普通砖块组成的墙面设计让游人穿越不同的年代,唏嘘历史的变迁;“三只耳”“而已”“天趣”的店铺名称大俗大雅又相映成趣;出售商品的小店里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壶杯碗盏、别具匠心的饰品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日用品让太多的游客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勾引着你的胃,然后一口一口地满足你的好奇……

尤其是,华丽时尚的酒吧与古朴典雅的茶社相邻,高耸的大楼与狭窄的街巷相依——看似截然相反的风格在这座独特的城市里显得那么和谐,仿佛在自信地告诉来自各地的游客:城市,就应该这样!

是的,在成都,传统的继承与胸怀的开放并存,现代的繁华和历史的厚重同现——

真正美丽迷人的城市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爱人物

开幕式上,徐冬梅老师让心平基金会的伍松老师发言,我以为是一位行政领导要做一次官方的讲话,而且他站在我面前一米远的地方,讲话之初似乎有些紧张,所以,没有太多的期待。但后来,他谈起自己对阅读的认识,读书的体会,中国教育的现状……身体越来越放松、语言越来越流畅,思考的深度渐渐显露出来,使人受益,令人钦佩。特别是谈到自己曾经被误诊为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癌症,曾经被迫对生命进行从未有过的观照和思考时,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他在对孩子的不舍中更加笃定的,是阅读对成长的重要……

是啊,生命有深度、姿态有高度的人物,谈话、思考总是离不开:人、生命、书籍、历史、民族、国家……这样的主题。

薛瑞萍老师不也是这样的人吗?

翻看几天的学习笔记,找不到关于薛老师讲授内容的系统记录,仅有的几页笔记都是散乱的句子,原因有二:一是薛老师要求我们的身体参与学习,身心共同投入的学习自然无法拿着笔进行详细地记录;二是薛老师在培训中把吟与诵的意义、方法和作为课程的作用、策略融合在一起讲述,其间又不乏做人做事方面的教导令人豁然开朗,所以虽忍不住记录,却只能只言片语,显得杂乱。

即使这样,或者说,正因为这样,在我的心中,薛老师和她的诵读、吟诵给我极大的冲击,以至于我在结营时看到大屏幕上她的形象时,内心立时涌起一股热流,几乎要从眼眶里溢出来,鼻子发酸,喉头发紧——

可爱可敬的薛老师啊,你是倾尽全力在向台下上百个无知的“孩子”讲述、吟诵、指挥啊!我能看得出,你想要把自己数年所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教给我们;我能读得懂,你唯恐我们不能打破身上的硬壳,不能敞开胸怀,错过美好。知道吗?在你的面前,亲切、温暖又踏实的感觉让我就像面对母亲一般,彻底放松,所以,你唱我也哼,你舞我也随,你笑我也乐,你哭我也悲……

也许,薛老师更像个孩子——因为她拥有孩子般纯真的心,孩子般率直的脾气,对美好的事物也拥有孩子般的迷恋与投入……

也许,薛老师更像个农人——因为她追求朴实的存在与自然的呼吸,坚持躬耕于教室,年复一年地播种并收获着,劳累也满足着……

也许,薛老师什么也不像,她就是她,思考的精深、学养的深厚、语言的犀利和对教育的执着构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魅力,令人为之敬仰,难以忘怀……

忘不了的,当然还有——

李丽老师端庄美丽的形象,自然素净的课堂和韵味悠远的浅吟低唱;

余耀老师对图画书奥秘的发现和分享;

岳乃红老师丰富的整本书共读经验以及开阔的视野、批判的精神;

徐冬梅老师朴素典雅的衣着、从容淡定的主持讲述、对民族文化的挚爱和推行母语的坚定执着。

他们的性格、优势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同样一种迷人的气质,那就是对自己钟爱事业的执著追求与不懈付出……

爱母语

去年改版的人教社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自传的节选,其中丘吉尔对母语的热爱是我在授课时特意点出的,同时,课上的我面对学生还曾振振有词:“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学好母语,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现在想想,那句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因为它连我自己都打动不了——只是从我唇间发出之后迅速消散在教室里的空洞的声音而已。学生们也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他们也是那句话的旁观者,内心不会泛起任何波澜……

其实,我是深受诵读营养的。

小学时,我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少年文艺》一类的课外书,找到一篇喜欢的文章,然后身体坐正,双手捧书,开始朗读……如果朗读过程中加了字、漏了字、读错了字或者停顿不当,我一定重读一遍,直到读得正确、流利为止。至今我还记得,有一篇关于作者剪头发的文章,我读了好几遍之后,自认为最后一遍达到了我的完美标准,便暗自快乐,这时,身边的堂姐淡淡地说了一句:“最后一段是‘剪了又长【zhǎnɡ】’……”(我读的是“剪了又长【chánɡ】”。)立刻,原有的满足感荡然无存……我想,我后来肯定又读了一遍,但那时就像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成就感霎时间灰飞烟灭的小小的痛却让我清晰记得,而且近二十年没有忘却……

为什么如此享受朗读的我,只是给学生提出平时在家每天朗读一篇文章的建议,却从未在教室里真正带领学生日不间断地品尝诵读的快乐呢?为什么在教学中感觉到字音与意义的关联,并偶尔传达给学生,却从未在课堂上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吟与诵体味文字的魅力呢?

即使受其益,有所悟,却因为并没有站在高处清晰地看到诵读与吟诵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让我的孩子和教过的一届又一届学生缺失必备的营养!

多么可悲……

所以,我要在家庭和教室两个地方开始诵读,开始吟诵……“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相信我的孩子和学生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自觉地亲近母语、学好母语。我相信他们在读到《出师表》时,也能在《卧龙吟》中体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的真正分量;在读到纪伯伦的诗句——“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的一粒沙子所建立起来的庙宇。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建造起我们的身体呢?”,也会感动于一个集体共同的成长;在读到《丑小鸭》的结尾时,也会心存美好信念,想要变成美丽的天鹅……

巧的是,因为参与新教育课程,我正准备在开学后进行晨诵,并引入图画书与整本书共读,所以,这次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做课程的信念,也因为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策略更增强了我带领学生阅读的信心!

每天晨诵,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两周一本图画书的讲述,每周一节阅读课——

我在心里慢慢勾画开学后我的母语课程的美好图景,这幅图画中肯定有欢悦奔腾的红色,沉静内敛的蓝色,也一定会有忧郁的灰色甚至沉重的黑色,但我知道,每个不忘自己使命的老师所拥有的教育教学生活必定色彩斑斓,也只有灰色与黑色做底色,才能够让我创作出来的画面更加和谐、美丽、动人……

因此,我期盼着开学——

    我要在未来的美好日子里,带领我的学生一起在母语中徜徉,欣赏文字的美丽,深嗅书籍的芳香……
  评论这张
 
阅读(4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