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心和基金会

透明才有公信力

 
 
 
 
 

日志

 
 
关于我

【心和公益基金会】 简称心和基金会,于2008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青少年和儿童享有优质的阅读和学习机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语文和阅读老师:如何带领班级读书会?[转]  

2010-08-29 16:50:38|  分类: 他山之石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心平按] 本文摘自心平伙伴“美味书斋”的博客,原作者是苏明进。更多趣文请参考 http://blog.sina.com.cn/bjwomen

如何带领班级读书会?

如何带领班级读书会?

 

班级阅读活动该如何推动?带领过程中可以掌握哪些技巧?喜欢和孩子玩成一片、任教于台中县大元国小的老师苏明进,分享他从四个层面去进行阅读活动的经验。

文、照片提供︱苏明进

 

翻开孩子潘潘的联络簿,映入眼帘的是她急欲分享的喜悦心情:「老ㄙㄨ,跟你说哦,我这个星期,已经看了三本优字好书了,这三本书都好好看!我发现书真的超好看的,我下次一定要看更多书??」

孩子能这么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我想,这也是每一位努力推动阅读教学的老师,最想得到的甜蜜回馈吧!

我自己在班上很努力的推动阅读教学,因为我知道在国语授课时数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唯有「阅读」和「写作」,才能统整孩子脑中的语文知识,让孩子的语文能力不至于下降得太多。

不过说真的,「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并不会凭空出现;得靠老师的规划与引导,才会有所成效。班级里的阅读活动该如何推动呢?通常我在班上,会分成四个层面来进行,包括:
(1)常态式的阅读活动;(2)信息融入阅读活动;(3)活动式的阅读活动;(4)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如何带领班级读书会?

让阅读行为成为常态

所谓「常态式的阅读活动」,是指将阅读时间分散在孩子的生活中,养成他们「没事就会想要拿起书来阅读」的动机与习惯。做法很简单,老师邀请班上孩子每人回家带三本好书来学校,并搭配老师平时就已准备好的众多藏书,一起扩充成班级的「小小图书馆」;老师从中挑选适合阅读的好书,成为「优字好书」清单;接下来再请孩子运用星期假日时间,在家阅读「优字好书」,于一至两周内阅读完毕,并完成一至两百字左右的阅读心得。

通常这种「老师挂保证」的优字好书,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纷纷想把好书借回家阅读。如果这时老师再强力推荐一下:「偷偷告诉你们哦,老师这里有一套超级好看的故事书。故事内容超精采,精采到让老师看完几乎是舍不得放下它。可是这套书只有四本而已,有没有人想先看?」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画面,一定是──全班争相举手、还得用猜拳来决定谁可以先看的顺序呢!

不过我又觉得,这些孩子认真写出来的阅读心得,只让老师一个人批改时欣赏,那有多可惜。所以我们把头脑动一下,让「信息融入阅读活动」。我们在班上成立了一个网络读书会,让网络发挥它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我们运用班级部落格的互动功能,先将每一本「优字好书」都各自发表成一篇文章,归类到「网络读书会」的分类里,于是我们班上就拥有了将近四、五十篇的好书介绍文章。其次,再请孩子将每周所撰写的两百字阅读心得,输入到每篇文章底下的响应栏里;当愈多人看过这本书,这本书下面的响应数量就会愈多。

这样的方式,让其他孩子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各种讨论。如此一来,阅读就不只是单方面的,而是汇集了众人不同的想法。

如果可以的话,再让他们针对别人的阅读心得,做深入的响应。这种交叉响应,也可以活络阅读的深度,充满了与人互动的乐趣。

有步骤的去带领读书会

第三个层面,是显得较为热闹的「活动式的阅读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阅读活动,就是「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虽然在事前的规划上比较耗费心力;但是孩子所得到的阅读乐趣、以及老师所获得的成就感,却是前所未有。

我自己从第一次举办班级读书会,至今已经有十年之久。当初会开始推动班级读书会,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藉由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模式,让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对阅读充满新鲜感与期待感。

同时,班级读书会其实也是一种「倾听」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学会去倾听别人在说什么,也学会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学习「如何倾听」的历程,对现在的孩子而言,是很欠缺的。

很多老师问:「班级读书会要如何推动啊?我让孩子们去讨论,可是他们都显得兴趣缺缺??」

带领班级读书会,要有步骤性与循环性。每一次的班级读书会,大致可以这样进行:

一、暖身活动:主要在热络读书会的气氛、营造期待读书会开始的感觉,例如可玩些阅读的小游戏。

二、导读活动:可以帮助其他孩子聚焦,快速的掌握这本书。在导读者的带领下,可以从不同的诠释角度来看这本书。

三、讨论活动:读书会首重讨论,因此这个阶段是整场班级读书会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回馈活动:老师和孩子针对刚才的讨论活动,做一些分享与回馈。

五、延伸活动:读书会结束后,可设计小小的延伸活动,延续阅读的感动。例如:写信给作者、上网找书评、举办辩论大赛、影片欣赏、制作小书、制作藏书票??等。

鼓励孩子读后创作

阅读和写作是脱不了关系的,我们还能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让孩子进行创作,包括:制作小书、生命教育绘本、电子童话书……也可以用「好书接龙」的方式──同一本书让每人轮一个星期阅读、并写读后感想,效果也出奇得好。

在班上推动阅读活动一段时间,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书本的力量,就像原本不喜欢看书的小凤这么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这本书呢?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很难,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不好看,里头的字又太多,根本看不下去。后来是听同学说这本书很好看,我才想要认真看。当我看到第四篇,我发现后来的每一篇都很好看,而且一篇比一篇精采,让我忍不住一直想看下去。到最后看完时,我还舍不得放下书呢!我一看再看,看到我都睡着了,还是我那可爱又慈祥的妈妈帮我把书拿去放……」

阅读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期盼这些孩子也能继续保有对阅读的高度兴趣。那将会让我们自己虽然外在资源匮乏,但心灵财富却是满溢的。

有层次的发问,增进讨论活动的深度

带领班级读书会的步骤中,尤其以第三个步骤「讨论活动」最为重要。老师的发问应该要有层次,从简单到困难:

  1. 掌握要义:让孩子迅速掌握书本的内容。
  2. 优点赏析:让孩子欣赏到书中人物或书本的优点。
  3. 厘清思考:藉由不同的切入点,澄清孩子的疑惑,以重建其价值观。
  4. 知识应用:将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5. 延伸思考:将讨论后的想法延伸扩散出去。

前两个层次的问题,能引发孩子热烈的讨论;而后三个层次的问题,则能促进孩子思考的深度。如果我们直接从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开始发问,孩子就会缺乏发言的兴趣,讨论会过于冷清;如果老师花太多时间停留在前两个层次的问题上,讨论就会只局限在表面的探讨而已。所以老师发问的问题,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设计才好。

我自己也从这样的发问技巧中,获益良多。这五个层次的布题法,运用在国语科或其他科目上, 都非常适用。

  评论这张
 
阅读(102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