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心和基金会

透明才有公信力

 
 
 
 
 

日志

 
 
关于我

【心和公益基金会】 简称心和基金会,于2008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青少年和儿童享有优质的阅读和学习机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刘斌:旧金山交流总结(二)阅读,已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5-07-03 22:32:47|  分类: 大学生行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心平按] 作者刘斌,益微青年的总干事,益微青年是心平基金会在大学生公益项目领域的合作伙伴之一。

阅读,已是一种生活方式

——旧金山交流总结之二

2015年,同样由心平支持,EV开始和老朋友FeelGood交流合作,开发一个网上培训平台,来大幅提升EV的志愿者管理效率。为此,柚子和Lancy二人代表EV201567-15日在美国旧金山及湾区四个城市走访交流。总结原分六小节,后在伍松的建议下将阅读部分独立成篇二。

 

从我对阅读“开窍”之后,我就多了对“阅读”的敏感性,所以即使肤浅,也忍不住要说一两句。

【以故事为基础的跨学科教育】

67日晚见到了OECF的美国义工蛐蛐,她讲了她孩子在学校经历的“全学科阅读”(我个人编造了这个词)让我有不少惊喜。我曾推荐大学生在支教的夏令营中可以用一个故事贯穿一天或两天的所有活动。比如:青蛙弗洛格系列中《我就是喜欢我》这个故事,其中有青蛙想飞但飞不起来的片段——这可以带着孩子探究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生物知识“鸟儿为何会飞,而青蛙不会”;有青蛙望着水中的倒影-这个可以引申关于镜子、光的折射和反射等物理知识;有青蛙煮蛋糕烤焦了——可以引申那股儿黑烟和难闻气味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根据故事,联想一首歌曲带着孩子们演唱,编一个童谣,也可以让孩子扮演其中的人物(故事圈),也可以让孩子绘画这个故事,让孩子给大家读这个故事……这样以一个故事为线索,可以让孩子一下子了解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多学科知识点。而蛐蛐告诉我:她孩子上学,就是一个老师带着孩子读一些小说,然后从这些小说不断延展各种学科、各种内容、各种讨论的。我惊叹原来都已经有这么成熟的做法(有机会要更多深入了解),也疑惑为何这种方法在我身边还是太少呢?

后来,我了解到担当者行动在未来夏令营中也有类似的活动案例:就是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为线索,让孩子一起“造船”“搭房子”“生火”,还有一些关于生存和选择的哲学讨论,这让我兴奋不已。学科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方便人系统和深度地学习一些内容,但对于中小学生,这种从小基于阅读的打破学科界限的探讨和学习,是多么值得推进的一种模式下?!至少,我很希望能启发大学生把故事和阅读用好,然后以此为基点发散、探讨。

在总结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后才进一步得知:微笑图书室的双胞胎的未来方向就是游戏阅读,就是把阅读和游戏结合。

【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社区教育】

在为数不多的14152天,吴靖和Julie分别为我们介绍了2个图书馆,社区的阅读活动,也接触到了Books For China和芳草读书园两个华人创办的阅读类公益组织(有些素材不知如何整理,加之我自己仍觉得了解不深,在此点到为止)。

吴靖老师为我介绍了她的小儿子在其Martinez社区图书馆参与的阅读活动,每个还都有一些阅读登记卡,在制定的书单内,家长可以看孩子读完一本书就加一个标记,当孩子读到一定数量后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社区图书馆还经常在每个月的一个周六下午,开放给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去“低价抢书”,当然并非是头破血流地抢,而是大家都很开心地挑选很多旧书。我从吴靖老师的战利品中挑选了三本书带回,每每看到那几本书就想象那种抢书场景。据说美国人家庭中有书架和图书是特别自然普遍的事情,阅读已经一种生活必需,而孩子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怎么能缺少文化、思辨呢?

15日一早,她开车带着我和Lancy走访了社区的boys%Girls Club、草根慈善作者Will的办公室,最后还让我们参与了小小的体力活动,就是把9箱书从一位奥克兰华人的家里搬到Max车上,最终Max带着我们和Julie在一处集装箱(忘了地点)会合,BooksForChina就是这样经华人志愿者努力,一车车运往集装箱,再由集装箱运到中国来。小小图书,连接了太平洋两岸的华人社区,

15日下午,Julie开车带着我们来到了Palo Alto社区,我们参观了一个刚翻修过的社区图书馆、儿童中心以及刘昕女士支持的社区小公园Magic Bridge,接着拜访了男童军交流志愿者培训2个小时,晚上在Stanford见了VIA的张一,谈了项目合作以及大致了解了服务学习和MOOC的一些内容(这些部分都很有意思,但需要酝酿再择时分享)。我在此也着重谈一下“图书馆”。

在一个六万人口的城市,就有7个市立的图书馆(含1个专门的儿童图书馆),足见这个地方的人有多么热爱阅读,而恰恰是这个地方,居住着很多硅谷知名企业的创办者和管理者,比如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等等(我孤陋寡闻,只知道这俩)。Julie的儿子在高中时期,为了完成自己遥控飞机的制作,就在这间图书馆自学完成了很多大学才会学习到数学和物理知识,等他到了大学就成为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的学科助教(助教的收入和其它收入支付从大二起除学费外的生活费,他毕业两年后还清研究生所有学费)。我们参观的Palo Alto的图书馆,分上下两层,既有旧书专卖区,也有电子查询区和电子阅览区,还有几个中型和小型会议室,可对外租用。一楼的一半是儿童阅读区,从图书架和座位造型等细节上,都营造了一个让儿童特别喜欢游览、玩耍和阅读的地方,随手摘下几个折页,上面都是写着将要在图书馆举办的各种主题的阅读活动、也有很多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单。

我站在那里的第一感觉:很想回到小时候在这里读书。而后就觉得也许我现在一年阅读的图书量远不及这里的某些14岁的小朋友,即使我在本科、甚至在职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可以免费借书的权利都没有好好利用过。在写到这的时候:我就很期盼我租住的回龙观社区也有一所图书馆,可以没事去坐坐。

回国后,近日从天下溪的邱璐和马岳介绍得知:他们在支持和发现一些民间私人自发捐建的社区图书馆,而且有些地方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我顿时看到了希望——据某研究说:不管父母的文化水平如何,一个家庭的图书量会和儿童的文化水平正相关。一方面,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都可以有很多图书取阅,并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读书,中国儿童的人文素养就可以提高一大截了。

十年后,也许高考状元不再是中国家庭的荣耀,家庭的图书量,儿童的阅读量成为一种时尚,最好不是时尚,因为让阅读、书籍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命所需,那么我对中国教育就绝不会像今天这样担忧。


刘斌

2015.6.29 于北京

  评论这张
 
阅读(2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