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爱家乡#
安溪县崇阿小学儿童阅读中心项目建设报告
一、缘起
心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老师曾经跟我们做儿童阅读的伙伴们内部讲过,他支持公益人回家乡创办儿童阅读助学项目,包括图书角、图书室、图书馆等。有一次在和南都公益基金会的全职伙伴晓雪聊天的时候,晓雪提到她正在筹划一个“公益人爱家乡”的联合行动,号召公益人把公益项目引入各自的家乡,服务各自的家乡。
突然间,电光火石一般地响过一个念头:
回我自己的家乡母校崇阿小学捐建一个担当者行动儿童阅读活动中心项目,并且让在外漂泊打工的大哥回家担任儿童阅读中心全职管理员。
这样既能确保这个儿童阅读中心全开放借阅,又能让大哥兼顾在家照顾80岁的妈妈。
毕竟,这10年来,亏欠妈妈太多了,我们连最基本的照顾和陪伴职责都没有尽到。在妈妈80岁以后的岁月,如果大哥能这样回老家工作,陪伴在妈妈身边,那是多美的好啊。
二、10年公益创业的最大牵挂
2008年夏天,离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后,我开始全职公益创业。
10年来,我和我们团队行走过中国24个省份1500所乡村小学,通过这一个个的图书角,我们与35万名乡村孩子2万名乡村老师建立了很深感情的生命联结。真诚、纯粹、专业的公益,这一初心未曾一刻变过;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这一使命也日渐清晰。
如果你问我,这10年中有没有一件事最让你牵挂、焦虑和不安?
那确实有!就是住在安溪福春村老家老房子里面的老妈妈!
这10年,老妈妈从70岁到80岁,我从24岁到34岁。
这10年,妈妈一直住在爸爸在我刚刚出生的时候盖的土坯房里面。妈妈烧火煮饭的那间灶房因为年久失修,一下雨屋里和屋外一样漏水。爸爸在我读大二的时候过世,因此这10年她就一直孤独地在老房子里面盼望我的每一次回家。
每当我在远方的乡村里面出差,不经意间看到一栋栋或新或旧和家里一样的土房子,我心里就会想起老房子里面的老妈妈;每一次的台风来临,我都是心惊胆战,如果家里妈妈的那间灶房倒塌压到了妈妈怎么办?我几乎不敢想。
给妈妈盖一栋安全不漏雨的房子,这成为我10年来最大的念想。
而今,这个念想真的在2016年初实现了。因为我获得了银杏伙伴的个人资助,在团队伙伴成员的理解和劝说下,我用这笔钱的一部分在村里盖了一栋小2层的框架结构钢筋水泥房。

今年春节妈妈住进了新房子,我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家和妈妈过年。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年后一过,我和老婆孩子都得回到厦门,哥哥再外出打工,侄儿侄女去上学。那个欢笑了五、六天的新房子,一切又归于沉寂。
又是母亲孤独的盼望,并且这一次不同于10年前。
10年的光阴过去了,母亲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大为下降,我拿钱给她,她似乎已经不懂得自己去买肉吃;动作变得迟缓,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煮一次吃两顿,冷饭冷咸菜。
三、儿童阅读中心建设
这一次,我觉得我不能再让母亲一人孤单的生活了。
春节回到厦门之后,2月18日我向心平公益基金会提出申请5万元的公益捐赠,用于儿童阅读中心的硬件建设。
2月24日,我收到了得到伍松老师批复同意支持5万元。
2016年4月1日,我大哥(官进水)作为图书馆专职管理员辞退在泉州打工的保安工作,结束了漂泊在外的打工生活返回到家乡,开始配合我启动阅读中心的实体建设工作。
5月31日,儿童阅读中心完成内部墙体的粉刷工作。
6月18日完成书架和阅读桌椅的装配,6月20日完成图书的上架。
7月1日正式开放借阅,专职管理员开始按照规定的时间上班工作,负责阅读中心在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全开放借阅。


四、全职管理员的心声
大概从我童年记事起,我大哥就初中辍学在家跟随父亲地里劳动,大哥非常爱看书,经常因为看武侠小说着迷不去地里劳动,温和的父亲也并不怎么说大哥,只是偶尔听到妈妈的埋怨。大哥不仅爱看书,而且很会讲故事。他很喜欢让我和他一起到田地里,他在地里劳动,小小的我便站在田埂上,让他边劳动边讲故事给我听。大哥是讲故事的高手,武松打虎、杨家将故事、薛仁贵、岳飞、隋唐英雄传等这些历史传奇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十分入迷。
再到后来,我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他告诉我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在书本里面,他讲给我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从书里看来的。有时候他还会再给我讲故事,并且经常故意不讲结尾,然后我急不可耐地问故事的结尾,大哥就说故事的结尾我可以自己去看那本小说。
就这样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阅读,大哥成了开启我童年阅读习惯的“阅读领航员”。小时候自由而广泛的阅读,打开了我另外一个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独立于乡村生活的现实世界,它成了我童年成长的一个秘密花园。
如今,这个小时候讲故事给我听的人,这个用故事“启蒙”了我的阅读兴趣,打开我阅读大门的“阅读领航者”,我相信,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儿童阅读中心全职管理员之后,一定可以影响今天村里更多的孩子,让村里许许多多一如当年的我的孩子通过童年时代自由而广阔的阅读,走向自己人生旅程梦想实现的宽广世界。对于结束在外打工的漂泊生活,回家做家乡儿童阅读中心的全职管理员兼顾照顾年迈的母亲,大哥的心声是:
回家的感觉真好,老家的天是那么蓝,花是那么红,人是那么淳朴。
2007年12月,我到泉州打工,历经10年的“保安”生活,饱受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我时常在想,已过不惑之年,这辈子只好这样碌碌无为做个受人白眼的“保安”了。这种生活单调无聊,出力不讨好,甚至有时让人当面叫做“看门狗”,连一点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但是,我不怪自己命运不好,我总是认为,我的职业也是一种劳动,我用我的劳动换取工资养家糊口,不丢人。我上有老母需要赡养,下有儿女需要供应上大学,全靠这点工资维持。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在外打工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想到老妈孤零零一个人独守寒家,风雨飘摇,冷暖谁知,心里非常难受。刮风下雨,风湿关节病的痛楚,感冒咳嗽,发烧时候想要喝一杯白开水也是千难万难。如果深夜里突然走了又有谁会知道。这个问题让我良心不安,吃喝无味,睡觉梦中经常大叫“爸爸妈妈”,把一起打工的同宿舍舍友吵醒,被人家骂“神经病”。
上天不负苦心人,大学毕业后的弟弟在担当者行动工作,在家乡创办了一个乡村儿童图书馆,来电和我商量回家担任图书馆全职管理员,并且和妈妈一起生活,在身边照顾年迈的妈妈。得知小弟这样的安排,我实在是太高兴了,毫不犹疑答应。然后,我迅速辞职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样的安排,让我在知天命之年,从一个受人白眼的“保安”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我回家后,既能在家照顾母亲,也不会使自己的儿女辍学,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现在,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妈也是欢天喜地。老人家很开心,一辈子辛苦,现在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再此,请允许我谢谢心平公益基金会及关心支持我家乡儿童图书馆的各位爱心朋友。
——福春村儿童图书馆全职管理员官进水敬呈
2016年10月10日
五、阅读中心全职管理员专项经费筹集
9月24日,我按照项目计划发起了主题为“公益路上尽一份孝子心”的筹款活动,为儿童阅读中心全职管理员筹集工资补贴。我这次发起的筹款目标是57500元,筹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计23个月的全职管理员工资补贴。
筹款文案发出去后,短短2天即完成筹款目标,共收到396人次捐款,捐款总额59000.01元。同时,更是收到了396份满满的祝福和鼓励。当时在后台,看到这些充满爱、鼓励和信任的留言,我热泪盈眶,心里非常坚定,一定要很用心地把担当者行动这份爱心阅读助学事业做好,方对得起这么多的信任和鼓励。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愿每一个追求理想的人都不被现实所羁绊,愿每一个公益人都能孝义两全”;
“乡村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涌现更多的担当者”;
“一起创业12年了,文宾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为妈妈表达一点心意”……
参与这个儿童阅读中心行政经费专项筹集的396位好朋友包括在担当者心动一起创业的伙伴、志愿者、阅读推广人、公益同行,甚至我们项目服务学校的校长、老师,还有我很久没有联系过的初中同学也默默捐赠了……在这些留言中,有对民间公益事业的认可,有对理想坚守的鼓励,有对我个人孝心的支持,有对儿童阅读教育的肯定……
396份捐款明细和祝福可以参见担当者行动捐款公告链接:
http://www.dandang.org/article-2115-1.html
六、7月1日开馆至今的阅读成效
10月3日国庆节,我回到老家,经统计借阅记录,从2016年7月1日到10月5日,这个儿童阅读中心的图书借阅总量高达1987人次,平均每天借阅21人次。这个数据只是登记图书的借阅记录,不包含孩子们来阅读中心看书的次数。因为如果没有把书借回家,只是在阅读中心看书,是不需要任何登记的,可以自由取阅。
孩子们的阅读量这么高,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阅读中心配置的图书质量高,都是经典儿童图书,并且种类丰富,适合儿童阅读;
第二是因为这个阅读中心因为有全职管理员,并且全职管理员反孩子们的上课时间上班开放借阅,保证了这个阅读中心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全开放;
三是因为每周六举行一次的阅读故事会,全职管理员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发动一些孩子们分享故事,通过阅读故事会带动氛围,带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七、财务报告和特别致谢
从2008年夏天离开校园开始全职公益创业那一刻,理想的道路上得到了无数多的师友亲朋的帮助,所有的这些鼓励和支持已经化作我心灵的坚定和理想的从容,对我而言当初的理想如今已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会和团队一起努力,不负所托,努力工作!
特别感谢心平公益基金会、心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老师以及捐赠支持前2年图书馆行政运营经费的396位师友亲朋。396位支持头2年行政运营经费的朋友们的捐款公告和爱心祝福见:http://www.dandang.org/article-2115-1.html
评论